当前位置:

“苗乡油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起源、传承、保护与发展浅探

作者:通讯员 陈 芳 编辑:redcloud 2013-07-29 14:18:17
—分享—

  一、“苗乡油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起源与传承

  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地处湘西南边陲,是全国5个苗族自治县之一,是邵阳市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县城儒林镇距邵阳市206公里,离省会长沙432公里,东、北、西分别与本省的新宁县、武冈市、通道县、绥宁县接壤,南面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资源县、龙胜县两县毗邻。1956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城步苗族自治县。

  全县现辖11个乡镇292个村(居),居住有苗、汉、侗、瑶、回等13个民族,2009年未总人口26.3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5.14万人,占总人口数的57.6%。由于五岭山脉和雪峰山脉交会于境内,因而县境内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90%,地势南高北低,南部和东西两侧群山耸峙,最高海拔2021米,最低海拔326米,属温带大陆性山地气候,年平均气温16.1℃,常年无霜期277天左右,年平均降雨量1376毫米,年平均日照1360.2小时。全县土地总面积397万亩,其中耕地面积仅18万亩,是个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偏远山区县。

  城步苗族自治县自古为南楚与百越相交之地,武陵五溪蛮、莫瑶、僚等先民均生息繁衍于此,唐宋以来逐渐演变成为苗、侗、瑶等族。明朝时期汉族大量迁入,同时迁入回族。清朝时期迁入满族。新中国成立以后,因工作、婚姻、上山下乡、水库移民等多种原因,又有壮、土家、布依、高山等族陆续迁入。形成了以苗、汉为主体13个民族和睦共处的城步苗族自治县。城步是一方古老而神奇的热土,山河毓秀,资源丰富,历史悠久,民风淳朴。但是,由于地处五岭山脉与雪峰山脉的交汇之处,山多田少,长期以来,当地群众无法解决温饱问题,为了躲避战争和统治阶级的压迫,城步古代的少数民族的先民们只能隐居在大山深处。在长期艰苦的生活中,发明了风味独特的“苗乡油茶”,形成了吃油茶的饮食习俗。

  究其原因,笔者认为“苗乡油茶”的起源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城步县地处山区,交通不便,山多田少,粮食供应严重不足,苗乡人们只能靠五谷杂粮、山野水果、野菜维持生存,而“苗乡油茶”正是这一生存方式的具体体现。城步县北部的西岩镇、茅坪镇由于交通较为方便,地势较为开阔,田土较多,温饱基本不成问题,因而当地群众没有喝油茶的生活习俗,而县域南部的儒林镇、兰蓉乡、白毛坪乡、汀坪乡、五团镇、南山镇、长安营乡、丹口镇均处崇山峻岭之中,山多田少,气候复杂,温饱问题始终是当地群众的主要困难,为解决温饱问题,普遍形成了喝油茶的生活习俗。因此说,温饱问题是“苗乡油茶”产生的根本原因。

  2、城步苗族先民的居住环境山高水冷,气候严寒,蛮烟瘴气和毒蛇蚊虫横行。在缺医少药的古代,为了本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他们只好靠多饮茶、喝浓茶抵御蛮烟瘴气,防治疾病。但过多浓茶对身体反而不适。于是,他们试行在茶汤中加入适量的杂粮和调味品,既能预防疾病,又能充饥解渴,于是便形成“油茶”的雏形。通过漫长时间的演变,才形成今天的油茶。因此说,防治疾病的需要是“苗乡油茶”演变、形成的又一重要原因。

  3、“苗乡油茶”是苗乡群众交往交际的重要保障。苗乡人民热情好客,不论你是生人还是熟客,只要你来到苗家,苗家人民都会捧上热气腾腾的油茶招待你。

  “苗乡油茶”是城步县13个民族群众的共同生活习俗。长期以来,“苗乡油茶”的传承既不是单纯的以师带徒,也不是完全靠家族传承,而是苗乡群众在长期的生活中耳濡目染锻炼出来的一种生活本领。苗乡油茶的传承方式主要有三种:家庭式、师徒式和社会化传承式,而社会化传承式是“苗乡油茶”的主要的传承方式。苗乡油茶是城步苗乡饮食文化的精华,是苗乡人民智慧的象征,也是民族精神的结晶。因而流传千年而不衰。

  但是,由于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前进,人们的物质生活日益富足,温饱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新的文化、新的思想、新的生活方式的不断融入,许多年轻人对传统的饮食习俗有抵触,不愿意学习苗族油茶的全套制作技术。苗乡油茶的制作技术上千年来遵循“传女不传男”的古俗,男人们只管喝油茶,不会打油茶。近些年来,苗区不少年轻人外出务工或求学,留在家中的老太婆想带学徒也找不到对象,因而出现了部分苗民家庭无传承人打油茶的状况。传统的油茶制作技术如今正面临失传的尴尬。

  城步县“苗乡油茶”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植被和灵魂根脉,是城步各族人民长期以来创造积累的重要的精神财富,它不仅是民族自我认定的历史凭证,也是民族得以延续并满怀信心走向未来的根基和智慧与力量的源泉。因此,我们必须正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艰难,积极主动地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搞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二、“苗乡油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

  城步县“苗乡油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得到了城步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从2005年起,县政府批准和支持成立了民间群众组织“城步油茶协会”。2006年初,县政府出台了优惠政策,对开办油茶店的个体户实行支持、保护和扶持的政策。2007年县政府制定和下发了《关于加强城步苗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措施的意见》。2007年初,县政府拨款1万元,组织专门班子挖掘、整理城步苗乡油茶资料,建立档案,准备将城步苗乡油茶申报为市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城步县“苗乡油茶”生活习俗被正式认定为市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正在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城步县人民政府及其文化主管部门对“苗乡油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为了更好地做好“苗乡油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不断推进“苗乡油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和完善,笔者认为还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宣传发动,增强全县人民对“苗乡油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认识,充分发挥广大群众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主人翁地位和创造力。广泛发动全县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发挥广大群众的主人翁精神,形成强大的合力,才能搞好“苗乡油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才能不断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和完善。

  2、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我县蓬勃发展的旅游事业结合起来,以文化促旅游,以旅游强文化,促进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事业发展双丰收。城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有中国南方“呼伦贝尔”之称的国家级风景区八十里大南山,有苍茫神奇的十万古田原始生态区,有幽险曲奇的白云溶洞,有风光如画的白云湖,有神奇美丽的长安营,有生态保护完美的国家级森林公园两江峡谷,更有苗、侗、瑶等各族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苗乡油茶”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城步各族人民长期以来创造积累的重要的精神财富,是原汁原味的苗乡饮食文化,具有强烈的神奇感和吸引力,二者结合起来,一定能取得相互促进的双赢效果。

  3、将“苗乡油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现代先进的工业化生产结合起来,参照方便面的生产模式,实现苗乡油茶的工业化生产,使苗乡油茶饮食习俗走出城步,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实现“苗乡油茶”的商品化,促进苗乡人民早日脱贫致富。“苗乡油茶”作为一种原生态的饮食文化,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以积极保护的态度不断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活力。在发展中不断变化,不断完善,不断创新。“苗乡油茶”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有生命活力的民族传统饮食文化,不可能一成不变,它也要随着时代的前进和文化的交流,不断吸取新的营养而更加丰富,更加完美。

作者:通讯员 陈 芳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城步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