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莲花桥阻击战

作者:杨盛科 编辑:redcloud 2014-12-18 08:51:49
—分享—

  1934年9月11日晚, 中国工农红军红六军团五十一团三营在营长周仁杰的组织指挥下, 路过城步苗族自治县丹口镇下团村时在莲花桥进行了一夜激烈的阻击战, 强于夜战的红军以3个连的兵力阻击了敌人3个团的轮番进攻, 使红军主力安全迅速地突破敌人的围攻阻截, 顺利地向绥宁与通道方向挺进。

  9月10日, 红六军团兵分两路分别从城步桥头寨和贺家寨出发, 五十一团第三营下午到达丹口下团。红军在下团召开群众大会, 没收了当地兰长青、兰道凡、李学光等10多户土豪的财产分给当地贫苦苗民。下团距城步县城仅12公里, 土豪们立即溜出村寨赶到县城向国民党保安部队哭诉, 保安部队闻讯后决定阻止红军过境。当地民众发现土豪们朝县城方向走去后, 立即向红军报告这一情况, 并提醒红军一定要严守隘口。红军首长立即命令五十一团三营营长周仁杰率领三个步兵连和一个重机枪排在莲花桥阻止敌人, 以确保后续主力部队安全过境。

  莲花桥是一座横跨扶城河的苗族风雨桥, 桥长50米, 宽4米, 桥两端立有几块大石碑, 周仁杰将指挥所设在石碑群后面, 他将3挺重机枪朝东南方向一字儿排开。桥东南县城方向是一片开阔的农田, 桥西是一排32公里长的险峻高山, 桥西端30米处的峡谷隘口是丹口下团通往绥宁的 “咽喉”, 红军主力部队必须通过这处险关才能到达绥宁, 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国民党湖南保安部队代司令李觉为了阻止红军过境, 命令城步国民党保安独立三十二旅胡达部和第十九师五十五旅及何平部等共3个团的兵力从县城出发, 兵分三路赶到丹口小坳子、观音阁、皮冲界一带准备抢占隘口堵截红军部队过境。傍晚时分, 敌人到达目的地后远远望见红军已占领了莲花桥, 便在距莲花桥东1公里处的观音阁部署重兵, 并利用夜色的掩护轮番发起多次冲锋, 企图夺取莲花桥控制隘口,都被红军的重机枪打回去, 农田中丢下20多具尸体。敌人不死心, 因开阔的农田无法接近莲花桥,于是在下半夜又组织了3个连的兵力沿着扶城河东面河堤匍匐而上, 企图借河堤的掩护偷袭莲花桥上的守军。周仁杰发现了敌人的意图后, 从侦察连派出一个排的战士每人带手榴弹沿河西岸而下, 朝偷袭的敌人猛扔手榴弹。顿时, 手榴弹的爆炸声、机枪的怒吼声和敌人的嚎叫声响成一片, 敌人只好又丢下20多具尸体狼狈溃退回县城。因保安团无重武器, 莲花桥牢牢地掌握在三营红军指战员手中。第二天清晨(9月12日), 红军战士们打扫战场时, 在扶城河和农田中缴获了大量弹药。阻击战中有2名红军指战员牺牲。战士们将牺牲的指战员安葬在莲花桥西边隘口的古树下。这时军团首长派传令兵送来命令: 阻击任务胜利完成,迅速撤退追上主力部队。莲花桥阻击战是红军在城步境内进行的一场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成功战例。

  1986年2月, 当年曾参加过莲花桥阻击战的红军营长、原海军副司令员、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周仁杰在时任县委书记萧尊国的陪同下考察了当年的战斗遗址, 向当地干部群众讲述了莲花桥阻击战的经过。1986年7月, 县政府拨款修复了已被烧毁的莲花桥, 并将莲花桥改名为红军桥, 维修了红军烈士墓。同年冬, 县政府将红军桥和烈士墓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5月, 县党史研究室在红军桥头安置“红军战斗纪念碑”。教育部门在每年清明节组织当地中小学生到烈士墓前缅怀革命先烈; 当地群众也常到烈士墓前用传统的方式燃香点烛祭祀。如今, 红军烈士墓、红军桥、红军战斗纪念碑等纪念建筑物已成为当地一处重要的红色旅游景点。

作者:杨盛科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城步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