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劳模扶贫志愿服务队”简介

编辑:redcloud 2019-04-30 13:31:27
—分享—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继承发扬新时代的劳模精神,助力我县脱贫攻坚,展现我县劳模风采,县总工会整合劳模力量,成立“劳模扶贫志愿服务队”。

  

 

创新谱写青春梦

——肖布闻的先进事迹材料

  肖布闻,男,汉族,湖南城步苗族自治县人,1987年生,工艺开发设计专业大学毕业,2010年 7月就职邵阳天元木业有限公司至今,现任成型车间班长,多次荣获公司“优秀干部、产品创新能手、节能能手”等嘉奖, 2014年至今分别荣获 “邵阳市五一先锋”、“湖南省工人先锋号”、“湖南省最美班组长提名奖”、“湖南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勤学好钻,练就“硬身板”

  没有一个人的成功来自偶然,每一点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勤恳踏实的付出。在成型车间内,你随时可以看到一个戴着眼睛、斯文却不失沉稳的身影穿梭在车间的每个角落,时而与工友或技师交流,时而满手油污的在设备旁挥汗如雨,旁边摆着各种零配件,时而在简陋的办公桌上对着设备配件不停的描绘… …他就是肖布闻,一个从一名普通的设备管理员成长为该车间挑大梁的车间班长,是公司主要的生产骨干和技术能手。

  2010年大学设计专业毕业的他,放弃长辈推荐去沿海地区发展的机会,直接回到生他养他的家乡,从基层作起。为尽快掌握好产品工艺和设备作业原理,他虚心向有经验的师傅请教,细心观察他们如何操作,默默记下每一道工序,然后凭记忆在脑海中进行模拟演练,努力捕捉操作要领和关键问题。晚上回家查阅设备方面的书籍,经常到深夜两三点才休息。凭着一股不服输的韧性,他很快整体熟悉和掌握了成型设备运转的每个环节及各类机械的结构,而这种熟练也成为了他针对现行设备进行中的弊端进行创新改良的基础和保障。

  变废为宝,创新的“开拓者”

  看着一大堆拆下来的配件,“这么多的配件,丢了多可惜,难道都不能用了?如果我将他们“嫁接”,是否还可以再组装成有用设备?”的想法油然而生。那些天他几乎日日夜夜都泡在工厂,思考如何改装设备。他一丝不苟的丈量尺寸,设计图稿,上网查阅大量资料,组织技工与老员工讨论研究设备的构造关键,撷取经验,汇总各项建议方案,选取报废设备上的有用零配件进行打油、维修、切割等再次加工后重新组装、调试…经过不断试验,两台由报废机器零配件组合而成的“合成成型机”安装成功,且还留下一些有用的零配件作为后期的维修更换使用。

  “变废为宝”的肖布闻,使之前认为他是“毛头小伙”的同事们都伸出了大拇指,称赞他为“第一创新人”。他的“试验”也让曾经躺在公司废物房内的一堆“烂铁”如今却逞光发亮的在车间欢快的吐着竹筷,为公司直接创造设备价值达10万元。为此,公司在当年度的干部奖励大会上授予他“优秀技能人才”的荣誉,并经员工一致推荐,正式任命他为成型班长,全面负责该车间的所有管理工作。

  团队技术拓展“大跃进”的领头雁

  若你问及肖布闻的QQ名字为何叫“灵感”时,他会腼腆的告诉你:“因为日常工作和生活的人和事物对自己的启发非常大呀”。对任何事物均投注满腔热情的他,在一次普通的巡查中,瞅着满头竹尘的员工,看着空中飞扬的竹筷尘屑,他仔细的观察成型机的吐筷品,在纸上不停的描绘,一个大胆的念头跳出脑际:“要是我把这些尘屑统一收集到一个地点,再把他用来做炭,不但可以解决车间的洁净,保证员工的健康,还可以废物再利用多好!!”,说干就干是肖布闻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他马上向公司申报自己想设计一套分机输尘、中央收集尘屑设施、废物再利用的车间改良方案,在得到公司董事长的大力支持后,马不停蹄的到同行公司及相关设施厂了解调研,白天和同事讨论研究,晚上查找大量参考资料、绘图、定方案,每天忙到半夜才休息,不停的试验、失败、再研究讨论、再试验,在他的满腔激情感染下,公司的其它技术协作人员也干劲十足,一个一个技术难关被功破,一段一段的输送与收集技术环节也试验成功……在一声“努力万岁!!”的欢呼中,历经半年的辛苦与汗水浇灌出成功的果实,成型车间分机排尘中央收集输送系统于2011年初终于攀上车间的上空,像一条长龙一样盘旋于车间的每个角落,所有设备以轰隆的鼓掌声将自身产出的尘屑欢欣的吐入密闭的废尘收集车间。

  洁净的作业环境伴随着工友们愉悦的心情,生产效率相比之前提高了10%以上,年产量由原来的8.3万件增长达9.2万件,按每件产品225元销售价计算,每年为公司增收达187万元。且每年通过中央收集系统回收的废竹屑达72吨,按每4吨竹灰生产1吨竹炭及每吨3350元的市场销售价计算,每年新增竹炭销售收入6万元以上; 但是,他并未因为这些成绩而自满,而是再接再励的发挥个人设计艺术天赋,结合利用动力学原理,实施“竹炭粉碎自动系统”工程,以科学、自动化生产的方式开发出集艺术欣赏和环境净化一体的工艺炭雕产品。

  天道酬勤,肖布闻同志完成的上述创新结果,为公司节约人力20人,效率总体提升200%以上,促进公司年总增收达400万元,为公司经济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公司除了对该同志及其班级成员给予经济上的奖励以外,还分别授予肖布闻同志和该车间“技术创新能手”和“效率优胜车间”的荣誉作为对该同志及成型车间的充分肯定与鼓励。同时,经过近二年的实际使用及科技部门的应用考核,该排尘中央收集输送系统于2013年度获得“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创新”无止境

  成功的喜悦并没有让肖布闻停止创新的脚步,一门心思琢磨创新的他,当看到一名员工操作齐头机被割伤手指时,下定决心要对这种设备进行改良,让伤害不再发生。

  当深夜的月光透过窗户映在设备旁一会沉思、一会用卡尺测量、一会在简陋的临时架上描绘设计的人影时,这个人就是肖布闻,他已将齐头机全部拆解,昼夜不停的琢磨、沉思、试验,翻阅各类设备动力构造与技术改良资料。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2个月的刻苦钻研与努力,他在今年的4月份成功设计并制造出一台不须人手推送的“机械推进压制式平头机”,经过一个多月的生产试用,产品质量及效果比之前的手动推进式齐头机更好,安全系数非常高,根本不需用人体接触设备的锯切动力部分,员工使用后,均表示“我以后再也不会看到齐头机就心里发怵了”。目前,公司正投入技术力量加大该设备的推广,并计划申报技术专利。

  像这种公司在生产中碰到的设备故障或生产瓶颈,每次解决不了时第一个想到的是他,但他也每次乐其不疲。他总能冷静下来,针对实际情况,向公司其它人员探讨交流方案,找点子、出主意,和同事们共同努力完成一项项技术难题。在他的不懈努力及各同事的积极参与下,先后对各类生产设备进行设备改良,有效提升生产效率与作业安全,其中经他设计改良的“成型机锯木灰尘收集装置”和”齐头机的固定切削架”经科技知识产权部门审评,均在2013年获得“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以身作则 ,楷模领航,发挥劳模示范作用和人才优势

  为充分发挥劳模在企业创新中的示范引领和帮、扶、带、教作用,在公司及工会领导的关怀与支持下,公司在2015年5月成立了以肖布闻同志为首的劳模创新工作室,撬动起了一个团队,充分发挥劳模辐射示范作用,通过这个平台把有知识、有技术、有胆识、有能力的优秀人才汇集在一起,正确发挥劳模的带动示范和激励作用,以弘扬“诚信、责任、创新、奉献”核心价值观为重点,抓住“创新”这一主题深入开展创新活动,使许多的创新成果在劳模工作室孵化完成,2015年度公司共申报8项专利,提出产品出口升级系统,有效的提升了产品质量和效率,促使企业年增收入300万元以上,并随着公司产能提升,更有效的促进县域竹农增收。

  发展电子商务交易平台,谱写“电商王子”青春旋律

  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2015年,在国家大力支持和推广“互联网+”政策引导下,肖布闻以其敏锐的市场洞察力,积极响应政府号召,聘请了7名有网络购物兴趣的下岗职工和刚毕业的大学生共同创建了城步天元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电商营销中心,充分利用城步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形成高山乌骨鸡、生态果蔬、城步土特产等产品线下生产、线上销售的电商平台,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扶贫发展经营模式,带动1000余户近4万农民脱贫致富,帮助贫困农户人平增收1000元以上,公司年收入达500万元。以肖布闻为首的电商团队,以他们激情绽放、个性飞扬的人格魅力,谱写着活力四射的青春旋律!

 

  

 

关于推荐杨小树同志为省级农业劳动模范的事迹材料

  一、基本情况

  杨小树,男,苗族,现年43岁,200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城步苗族自治县茅坪镇柳林村村民,现为该村村委委员,县科协委员,县人大代表。

  二、主要先进事迹

  (一)艰苦创业,带头致富。

  城步苗族自治县属于丘陵山区,交通信息闭塞、山高田地多,多年以来都是以种植粮食、玉米等农作物为主。

  杨小树同志自1990年来,根据市场经济的需求,致力于水果蔬菜种植,先后种植了椪柑、板栗、西瓜、白菜、红茄等。新世纪初,正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黄金时期,如何进行结构调整,如何让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为村委委员,杨小树经常思考的问题。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从最初的十余亩农田经济作物种植开始,杨小树同志早已做好了长期艰苦奋斗的准备,也决心做带头致富的领头人。2006年开始杨小树大规模开展红茄种植行业,2008、2009年都仍有所亏损,但是他始终坚持信念,努力奋斗,开发信心从来没有动摇过,2008年在市场景气的时候能有17.18万元。2009年,他种植了红茄120余亩、白菜10余亩,共获利15万余元,亩平均收入3000元,不仅提高自身发展,而且积极带动村民发财致富。今年,杨小树同志在改良品种,引进科学的种植方法,对市场红茄需求进行仔细全面调查的基础上,自已种植红茄200多亩,范围扩散到柳林、竹林、金塔三个村,并通过收购散户形式,带领其他农户种植红茄100多亩,在他的引导和指导下,今夏,自己的200多亩和散户的100多亩红茄生产良好,至今,已出红茄4批,每批每产达1000余公斤,市场供不应求,今年预计每产可达8000公斤。每产纯利润达3000元。

  (二)心系群众,科学发展。

  用科学技术引导生产是杨小树同志一直信仰的,为了确保种植工作能够取得成功,在生产中少走弯路,文化程度不高的他从一开始就购买了大量相关书籍学习,使自己充分地了解种植技术理论知识,勤奋刻苦,并且将种植技巧灵活的运用到生产生活当中。对于他的这一举动,当地的群众都是持着怀疑的态度观望着。他全身心的投入了种植管理中,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不仅翻阅书籍,还积极向技术人员请教,边学习边管理。因为红茄具有成本低、易管理、产量高、经济效益好等特点,而且市场空间大、销路广,杨小树决定学习好红茄的种植技术,从选用良种开始,整好地,施足基肥,合理的定植,防止落花落果,适时采收,同时还学习了病虫害的防治原理和方法,功夫不负苦心人,在头一年就获得丰收。“一人富了不算富,百花齐放才是春”。杨小树同志在自己掌握知识和技巧并且实验成功后并没有忘记自己的社会责任,在全镇范围内发动了60多户村民,无偿提供种植技术,今年,全镇红茄种植面积达600多亩。由于他示范带动作用好,种植具有一定的规模和经验,有创新精神,带领了柳林村和周过村村民共同致富,成绩显著,效益良好。

  (三)帮助群众,变废为宝。

  由于很多村民为了自身的发展外出务农,搁置家里的田地会因此荒废。杨小树同志响应党的政策,开始租田种植,确保不荒田,不浪费。为了扩充劳动力,杨小树长年请人管理田地种植100余人,在请人管理的过程中,他从不把这些人当作打工,而是当作是兄弟姐妹,不仅在平常的生产生活中格外照顾,提供方便,宣传政策和知识,还把每个人都牵成一根绳,大家团结互助,心情舒畅,工作愉快,共同奋斗。有付出必有收获,现在平均每年每人有4000到6000元的收益,很好的解决了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近就业问题。

  杨小树知道,种植产品要以市场为导向,产品生产出来若没有有效的销售出去就会导致浪费和损失,为了打开销路,杨小树多方联系,找米下锅,努力寻找市场,现在产品主要销往广东等沿海地区,并且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固定市场,以保证产品不断生产与销售,确保村民利益不受损失,使村民的经济收入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受到了镇党委、政府领导和全村村民的一致好评。

  三、所获荣誉

  2001年被评为县劳动模范;

  2006年被评为“2005年度全县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

  2008年被评为老科协优秀会员。

  2010年被评为市劳动模范。

 

  

 

石窝里蹦出个“土金蛋”

——茅坪镇联龙村 廖德光

  廖德光,男,城步苗族自治县茅坪镇联龙村六组村民,1957年8月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先后荣获“湖南省科普兴村带头人”、“市劳动模范”、“县科普先进带头人”、“县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于2014年凭借野生猕猴桃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示范与推广获“2014年度邵阳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在城步苗族自治县茅坪镇联龙村的石窝里,有谁能想到,在这乱石遍野、荆棘丛生的石头山会绿树成荫、花开满树、瓜果飘香、土鸡成群,那里的半山腰上搞起了生态种植、生态养殖,就是在这不起眼的地方开创了大古高山上葡萄种植基地和猕猴桃生产基地。就是这个曾经被评为城步苗族自治县优秀劳动模范、邵阳市优秀劳动模范联龙村六组的58岁廖德光凭着执着,敢于为事业拼搏的精神,他成功的把昔日荒山变成了如今的花果山。

  立志坚定、艰苦创业

  开发初期,面对荒山上岩石裸露,土质贫瘠,寸草不生的状况,他也曾不知所措。但执着的追求,坚定的信念,使他多方考察学习研究,并自学很多专业种植的书目,决定首先从改善土壤条件入手,他起早贪黑,风吹雨淋,砌石墙,垫土层,整修梯田,对荒山进行立体化综合开发,根据土质的条件、当地海拔高等特点,将不适合种植粮食作物的土地大量种植葡萄和猕猴桃、并合理放养土鸡。

  基础设施搞好了,可是摆在他面前另外一个难题,就是创业资金的问题,由于廖德光家世代为农、并且他只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民,去哪里搞这么多的资金?正当愁眉苦脸时候,他偶然从电视看到其他的创业者向农村信用社借资搞创业,刚准备去借钱的时候,亲朋好友纷纷劝阻: “都这么大的年龄了,何必这么折腾自己,子女们都在外面赚钱,你就安心在家享福。”在一声声的劝阻中,他毅然抉择了去农村信用社借了五万元的创业资金。看着购买来的第一批幼小的葡萄苗和土鸡仔,他心里满是欢喜,因为它们承载着他的创业梦想。

  依靠知识、科技兴

  他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就开始种植葡萄,白天除草、施肥、松土,打井引水,晚上睡在简易的房屋里,阅读专业种植葡萄书籍。由于第一次种植葡萄,他自己也没什么经验,在他精心护理下,葡萄苗的长势还是良好,可是突然就开始出现大批死苗的现象,这可把他急坏了,连忙到处查阅有关防治葡萄树病虫灾害的书籍,并向一些相关方面的农业专家请教,最后才制止住病情的扩散。盼星星盼月亮,第一批葡萄终于出炉了,可是果粒非常小,并且还有点苦涩,这样的葡萄是不会有市场的。种植葡萄,光靠力气还是远远的不够,关键还是科技。经过查阅书籍、请教专家,并且自己进行试验,不断改良品种,最后终于获得成功。现在种植的品种粒大,汁水多、味甜、微酸、产量高,目前种植面积接近葡萄种植基地4亩,亩产8000斤,每亩产值3.2万元。由于他采取生态种植葡萄,不洒化肥和农药,没有农药残留,是纯天然的绿色食品,因此十分受消费者的欢迎,每次一运送到市场就抢购一空。

  同时现有猕猴桃种植基地13亩,亩产5000斤,每亩产值3.5万元。以前多次试种猕猴桃总是一次次的失败了,可是每次失败后倔强的他咬紧牙关,始终坚信会成功,由于在网上得来的资料完全不适合,他就跑到武冈市新华书店购买了关于种植猕猴桃的专业书籍,并且去别的地方请教实际种植的经验。为了提高猕猴桃成活率,该基地的猕猴桃树是他千辛万苦从高山采回来的野生猕猴桃树苗,经过他精心培育和嫁接,成长起来。

  他在大力种植水果的同时,他还喂养了2000多只土鸡,日产绿壳鸡蛋200余枚,他的农场现在年产值近50余万元。这些鸡白天活动在葡萄架和猕猴桃树下,既捉了虫,又除了草,鸡粪又是上等的有机肥料,真可谓是一举多得。别小看这群土鸡,日产新鲜鸡蛋三十余斤,并且土鸡本身还可以卖个好价钱,这些高山上放养的土鸡,营养价值高,肉质好,很多人慕名前来购买,销路也越来越广,效益越来越高。

  创业前行、带领致富

  他成功开发荒山不仅带动了一部分农民就业,而且帮助周边村民搞种植,搞养殖,这里也成了种植户、养殖户的咨询基地。在2012年城步就业局和茅坪镇联合举办的创业培训班上,他给近百余有志创业的农民兄弟详细讲解了猕猴桃的栽种技术,并且带领大家到他的种植基地进行实地参观、实践,并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欢迎农民朋友们随时和他联系,一起提高,一起壮大种植规模,从而实现规模效应。在他的带动下,现如今茅坪镇猕猴桃种植规模近2000亩,城步苗族自治县猕猴桃种植近3000亩,而他本人也开始致力于野生猕猴桃优质树苗的培育。

  经过几年的艰苦劳动,他的农场现在年产值近50余万元。手上虽磨出了厚厚的老茧,但昔日的荒山在他的治理下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已成为葡萄、猕猴桃种植示范基地,这是对他辛勤劳作的充分肯定,也是老天爷对他最大的奖赏。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廖德光决心以更饱满的热情去实现人生的价值,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用他的技术、经验去帮助更多的人,带领当地百姓共同致富奔小康,带动地方的经济发展。

 

  

 

真情谱写为民曲,热血铸就富民路

——冒水井村易必维同志优秀事迹材料

  儒林镇冒水井村位于城步苗族自治县儒林镇南部,是一个距镇政府所在地20公里,平均海拔850余米的小山村,全村共六个村民小组,160户,798人,稻田面积421亩,山场14210亩。

  在1997年前,冒水井村是一个居住分散,气候恶劣,土地贫瘠的全县有名的穷山村,易必维同志1998年担任村支部书记后带领新的班子成员和广大群众,通过顽强的打拼,全村人均收入由原来的不足300元迅速上升到现在的4000多元,村里的基础设施和居住环境有了极大的改善,原来全村大部分村民住的是用杉木树皮盖的甚至难以遮风挡雨的破旧房屋,现在都住进了舒适的瓦房屋,彩电、冰箱、摩托车、手机等现代化用品,已经家家都有,耕田机、打谷机、碾米机基本普及,20%的村民购进了小车,装上了电脑。

  当年,为摆脱贫困,易必维同志积极引进反季蔬菜项目,在他的带领下,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拼搏,现在该村种植反季节蔬菜西红柿、红茄已形成了村里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每年的种植面积稳定在200亩以上,2013年大胆引进外商与村民种植香菇、灵芝46亩,解决村里空余劳力70余人,为村带来近600万的产业收入,几年来还创办村集体金银花基地2个,面积350余亩,低改楠竹800余亩,使全村形成以高山延季蔬菜为龙头,药材、笋竹为辅的绿色无污染产业群,大大提高了村民收入,使村民迅速摆脱了贫困。同时,全村极大地改善了基础设施,兴建了一座融学校和办公楼的综合大楼,修建标准防汛河提2500米,完成全村农电网改造项目,新修村道组道6公里,硬化4.5公里,完成了全村安全饮水项目,家家户户装了自来水,为新农村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陆长海主要事迹

  陆长海在担任长安营乡岩赛村支部书记期间,积积极带领群众搞开发致富,为该村经济发展和群众增收做出了贡献;

  1、2000年首次发动组织群众种植西红柿30亩,亩平创收收3000元,在全村掀起反季节蔬菜种植热潮。2001年面积增至85亩,当年全村西红柿收入达50万元,人均增收750元。

  2、2001年带队到广西的蔬菜种植基地学习红茄、香芓种植技术,并引进两个新品种,经过积极发动,模模范带头,当年就对全村土地进行了规划,使全村96%的农户上了反季节蔬菜项目,顺利完成了该村产业结构的转型,使全村人走上脱贫致富道路。

  3、2003年带领村干部跳出长安营乡,在儒林镇、丹口镇、兰蓉乡和五团镇等10个村进行组织种植红茄,同时还在贵州黎平、广西平等、本省通道等地设点开发反季节蔬菜,打造出长安营反季节蔬菜品牌。三年里为当地群众创收520万元,人平增收1200元。

  4、近几年来,长安营乡岩寨村在陆长海的带领下,出现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全村新增彩电156台、全自动洗衣机234台、数码卫星接收器145台,新建、改建房屋45座。他本人多次获县委、县政府表彰,被评为县优秀共产党员,2005年被评为省优秀农村实用人才,2006年当选市党代会代表。

  

 

 

雷承锡同志主要先进事迹

  一、兰蓉采育场初建,他积权做好宣传发动,走村入户,规划造林,爬山涉水,组织协调不计辛苦,通过他的不不努力,使该场经营面积达到7116亩,森林蓄积4.5万立方米,联营7个村、37个村民组、农户573、

  二、1997年以来受市场和政策因素的影响,该场步履艰难,此时正值林木投入高峰期,为了不使林木生长受阻,在企业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为渡过难关,他多次(方)筹措资金,带领职工积极发展三产业,将所创利6万元投入到了3700亩中幼林抚育、间伐上。

  三、10多年来他积极化解和处理好山林矛盾纠纷130多人次,排除森林火灾隐患146起,向上争取世行贷款13万元,新造了笋竹林390亩,速生丰产林467亩。使得昔日光禿秃的荒山,改造成了一片绿洲,森工当初投入的270多万元,已增值到1800多万元

  四、雷承锡同志从行政到企业,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兢兢业业工作,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在98年至2003年连续5年工资无分文的情况下,他仍然坚持以场为家,亲自上山护林、管林,仍不计较个人得失,乐于奉献,与企业共同渡过难关。

 

  

 

钟祝光同志事迹简介

  钟祝光同志7岁开始读书,11岁在本村小学毕业,13岁在资源中学毕业,16岁在城步二中高中毕业,曾经做过3年饲料加工生意,后来又开过9年的餐饮店。在2008年3月,钟祝光同志看到西岩镇花桥园艺场,这个地方座北朝南,气温偏差大,少雨偏干旱,有丰富的绿色草地400多亩,适应于养殖业发展;看到有这么一大片绿色草地闲置荒废,土质肥沃,心想此地没有利用好太浪费,于是夫妇俩商量好,打掉店子,办好养殖规模场。在2008年3月将多年辛苦积累的80多万元资金拿出来,把该园艺场承包了30年,承包园艺场后,怎样有效地开发好这片荒山草地也成为钟祝光同志最大的难题,通过四处观察学习,钟祝光同志终于定下心来进行生猪养殖,第一步着手规划设计,修建栏舍1200平方米,一次性购进良种母猪58头,良种小猪200头,创办了个年出栏10000头以上的生猪养殖基地,成为为我县有名的生猪养殖大户。

  钟祝光同志虽然生猪养殖已初具规模,但并不满足于单的生猪养殖,为了扩大再生产,又投资30万元,新建栏舍1000平方米,购进高产奶牛35头,又成为当地有名的奶牛养殖大户。现在,钟祝光同志的的么生指与奶牛合并的养殖基地年产值达300万元,年纯收入80万元,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30名,每人每月发工资1800元,同时每年向国家上缴税收20万元。

  2009年,全国奶业都遭受“三鹿奶粉事件”的冲击,牛奶价格急剧下降,但钟祝光同志并没有灰心,仍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围围绕奶业建牧县”的号召,抓住奶业这个朝阳产业,稳定保住奶牛头数,现时亏本不要紧,满怀信心地继续饲养好奶牛,购进机械化挤奶设备一套,再次提高鲜奶质量,确保质量安全,并且在养殖基地大面积的种植橡草、皇竹草、黑麦草、玉米等绿色植物原料,有充足地绿色原料来精力饲养生猪和奶牛,种植面积达350亩,同时将自繁自养的小牛全部饲养,创100头奶牛大户。

  钟祝光同志通过几年的大胆开创,辛勤劳动,不仅使自已富了,同时也带动周边的村民致富了,在他的榜样和帮助带领下,钟祝光同志拿出一部分钱到湖南农大把教授请来给村民上畜牧业铜养、防疫等技术课,传授良种配种技术,该村涌现出了50多户铜养生猪年出栏100头以上的生猪养殖大户,有300多户养奶牛100头以上的奶牛养殖户,解决剩余劳动力就业150人,已成为规模养殖专业村。在钟祝光同志的带领下,该村农民年均纯收入两年就番了一番,他也成为当地新农村致富弃小康的领路人。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城步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