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几件大事,修建房屋就是其中之一。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前,城步苗乡的老百姓很少建钢筋混泥土结构的房子,只用山中的木材修建吊脚楼。条件好的修五柱七瓜、一正两横,条件一般的修三柱五瓜、二柱二的拖,条件差的修三柱三瓜、二柱二的拖,条件再差的就修一个剪刀架,也算是座屋。
吊脚楼是苗族传统建筑,是中国南方特有的古老建筑形式。据建筑学家说,苗族吊脚楼是干栏式建筑在山地条件下富有特色的创造,属于歇山式穿斗挑梁木架干栏式楼房。苗族的建筑文化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肇始于环太湖地区苗族祖先蚩尤所在的九黎部落集团,他们参与了环太湖地区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的创造。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的考古发现证实了苗族先民的民居就是干栏式建筑。
修建吊脚木楼的地基必须是把斜坡挖成上下两层;每层进深各为6尺多,各层面积约100平方米。上下两层相差约4尺多,层与层之间的山壁和外层山体用石头砌成保坎。建房时,将前排落地房柱搁置在下层地基上,最外层不落地房柱与上层外伸出地基的楼板持平,形成悬空吊脚,上下地基之间的空间就成为吊脚楼的底层,这就是所谓的“天平地不平”的吊脚楼特点。吊脚楼采用穿斗式结构,每排房柱5 至7根不等,在柱子之间用瓜或枋穿连,组成牢固的网络结构。中柱一定要用枫木,因为枫树是苗族的生命图腾树,是象征祖先灵魂的圣树。
修建一座吊脚楼,需要经过多年努力和储备,攒足了钱才能动工。
修建时,必须请两个能人,一个木匠掌墨师,一个解匠掌墨师。也就是现在的设计师和施工技术员。木匠掌墨师的任务是根据主人家的要求,修三柱三的就按三柱三的标准,准备房屋修多高,水面采多平,一排扇中的柱子与棋洞分别是多少距离,要用笔划出来切断,中间用木方连接,几根柱子,几个棋洞,连接成一排,这一排成就算完工。一栋房屋共四排,形成三大间,算木匠掌墨师的任务完成。解匠掌墨师的任务是将主人家准备好的木头,根据需要裁成长短、按厚薄解成木方和水领上面的椽皮。通过这些程序算是把一栋屋的材料准备完。除了掌墨师以外,还有几位木匠、解匠作为下手,一切就准备就绪。主人家就请算命的或者术士来择定落成时间,也就是看日子。一但落成吉日一定,就要告诉四邻和接请亲朋好友喝喜酒庆贺,姑姑姑爷,外公外婆,姨娘姨爷,舅舅舅娘,姐姐姐夫就要佩梁,意思是把自己带来的布从梁上挂下来,有十丈八丈不等。那时送钱的也有,但很少,以实物为主。当四个排扇立起后,屋梁从中连接,算基本落成。说到屋梁是一整栋屋的关键,房屋快要建好时,要物色一根树,作为梁木,看准后到半夜也就是子时,叫交节,带人去偷,偷梁木时还要放鞭炮,这样吉利,别人听见,也不反对,因为是好事。房梁做好后就要请人上梁,上梁的人一般都能说会道。基本是两个掌墨师上梁,如果掌墨师谦虚或推辞,主人就另请高明。上梁由二人组成,东西各一人。一旦答应,两人就各尽其能,赶最好的讲,声音宏量。亲朋好友邻居在旁静听。
首先由东边人开始讲:忙忙走,走忙忙,主东请我来上梁。塘屋四角方,子位功也长,天子点英豪,代代出贤良。脚踩堂中,眼观四方,亲戚朋友站两旁。老的到此寿比南山高万丈,少的到此英雄男儿当自强。姑娘姐妹好比百花仙子下降。各位老少喜气洋洋。来到堂中用目望,绫罗绸锻数万丈,花花绿绿现金光。好比王母蟠桃会,仙桃玉酒达琼浆。要想仙桃吃,除非把梁上。
这时,上梁人走到楼梯边,继续讲:上一步,一步登高,平贵打马征东辽,污泥池中来救主,连人带马一枪挑,官封平辽王位父子忠心保唐朝算得登高。上二步,二步发财,太白金星下凡来,左脚踏金,右脚踏银,金银不离身。上三步,三星在富,百两盈门,真正公子,鸾凤和鸣,紫薇高照,万古长城。上四步,四季发财,赵公明下山来,手指金匾常见宝,身骑黑虎广招财,日观千里宝,夜观万里财。上五步,五金亏手,罗梁浩八十二岁中皇榜,苏老七,二七苦读了文章,姜安安中状元,从小把母养,韩文玉中金科,狄仁杰中状元,天赐皇榜真算得五金亏手,四海名扬。上六步,六位高升,干罗十二为宰相,太公八十遇文王,赵子龙一身不打败仗,晏平忠陪伴秦王,苏庆六国封相,薛平贵西辽封王。上七步,有七星,七个仙女配凡人,龙齐公子配红锦,邓婵又配土行孙,大姐又配杨天佑,三姐又配王遇春,牛郎又把织女配,金童又配玉女星,四姐又配崔文瑞,七姐下凡配董永。上八步,有八仙,吕洞宾手挽铁拐李,何仙姑手把花篮提,仙姑之院有个兰采合,韩湘子单吹玉萧,汉钟离随手把扇摇,曹国舅手持云阳板,张果老骑驴过仙桥。上九步,九长久远,盘古一百单八岁,果老二万七千年,彭祖寿高八佰岁,周朝江山八佰年,唯有张公多幸运,孙而子,子而孙,亲眼观见九代人。上十步,往上升,步步登高出能人。宋朝有个包文拯,三国有个诸孔明,周朝有个姜子牙,明朝有个刘伯温。脚采云梯,手搬枋,鹞子翻身坐屋梁,坐在梁上举目望,主东坐的好屋场,前有三步朝阳水,后有三步水朝阳,朝阳水生贵子,水朝阳出宰相。
这时东头上梁人已经端坐梁头。等待西头上梁人来到自己的对面。
西头上梁人开始讲:要我讲,我就讲,好多客人站两旁,讲得好莫夸奖,讲得不好莫骂娘。虽是几句激情话,不是学家考文章。 双脚走忙忙,一步走到阶檐上,二步踏进金门方,三步走到金华堂。走到华堂用目望,木匠解匠多又广。木匠解匠师傅千儿八,徒弟更是万儿双。房屋修成千佰间,偏屋更修万而双。左边修的金银库,右边修的玉米仓。前面修的子孙学堂,后面修的女子绣房。金银库里不断宝,玉米仓内不断粮,绣楼女子挑花绣朵学堂子孙认真攻读文章,主东真真把名扬。
来到堂中用目看,两架金梯摆二边。上一步,一步登科。上二步,二龙朝圣。上三步,三元早中。上四步,四季发财。上五步,五子登科。上六步,六位高升。上七步,七星高照。上八步,八仙过海。上九步,九长久远。上十步,十全十美。十步梯子都上完,子子孙孙点状元。上了梯又上枋,左手板枋是沉香,右手板枋是黄杨,鹞子翻身上华梁。坐在梁头打一望,主东坐的好屋场。前有三步朝阳水,后有三步水朝阳,朝阳水色荣华富贵,水朝阳人发家旺。
两人在东西梁头坐定,主人家为感谢上梁的人,提前准备了酒菜,用一两个大盘子把菜盛好,并有一壶好酒,杯子、筷子一应俱全,分别放在梁头上,还有好多用大米做成的粉粑粑,待他们吃好喝完后,就往下丢,这叫抛梁粑,围观看热闹的群众希望他俩快点讲完,好抢梁粑粑。
他们俩倒上酒,吃着菜,就又开始互为考核盘问:
甲:我坐东,你坐西,我俩把什么来为题?
乙:你坐东,我坐西,就把此梁来为题。
甲:说此梁,讲此梁,说起此梁根又长。此梁生在何处?长在何方?
乙:生在昆仑山上,长在九龙头上。
甲:什么人扶他生?什么人扶他长?
乙:地母娘娘扶他生,露水娘娘扶他长。
甲:谁人得见?谁人得量?
乙:张郎得见,鲁郎得量。
甲:主东什么时候修华堂?什么时候请帮忙?什么时候请解匠?什么时候请木匠?
乙:主东决定修华堂,寅时请解匠,卯时请木匠。
甲:木匠解匠都请到,在九龙头上选好这根万代华梁。头节裁好大?二节裁好长?三节裁起做什么?四节裁起为何方?
乙:头节裁起修金南宝殿;二节裁起修孔夫子学堂;三节裁得不长不短,主东用来做万代华梁;四节裁起为小姐打嫁装。
甲:一杯酒点下地土母龙神接脉气;二杯酒点上天鲁班先生来下凡;三杯酒 我不点,弟子拿来接日缘。
乙:喝了酒,吃了菜,我俩就把粑粑盘。
甲:说粑粑,讲粑粑,说起粑粑有根牙,二月惊蛰把田耕,三月清明谷发芽,芒种以前把秧插。
乙:五月把草除,六月开谷花。
甲:八月谷子收回家。平坝晒,风车车,黄金金的谷子一堆堆。
乙:谷子晒干进碾坊,磨子磨,筛子筛,磨成粉子几口袋。
甲:主东急忙挑回家,嫂嫂摆案板,姐姐拿瓢瓜,搓的搓,揉的揉,做成好多粉粑粑。
乙:蒸笼蒸,蒸熟的粑粑亮晶晶。
甲:筛子装,盘子盛,主东拿来祭神灵。
乙:你摔东,我摔西,抢得粑粑好运气。
这时两人将粑粑向下围观的群众丢,人多的地方抢得打滚,人少的地方占便宜。有的抢得多,有的抢得少,基本人人都有,这也是一种喜气和热闹。
到此上梁全部完成,标志着华堂落成。接着,宾朋好友邻居陆陆续续前来道喜。主人就用最隆重的方式宴请客人喝喜酒。
整个木架子立好了,就开始板壁封装。
按传统,祖宗圣灵的神龛要设在二楼的中柱脚。苗族人民认为在吊脚楼里有祖先的圣灵日夜庇荫,阖家方能兴旺发达,人人皆可健康平安。楼的板壁用刨光的杉木板封装。每间的窗棂子用木条拼成形状不同的图案。各间的房门均为独扇,惟有堂屋大门为两扇。富裕人家还在大门上刻有龙凤浮雕。大门上方,两头安装有两个门当木雕,门当的另一头成牛角,俗称“打门锤”。
大多数吊脚楼在二楼地基外架上悬空的走廊,作为进大门的通道。堂屋外的悬空走廊,安装有独特的s形曲栏靠椅,苗语叫“嘎息”,民间有一美称叫“美人靠”,这是因为姑娘们常在此挑花刺绣,向外展示风姿而得名。其实“嘎息”还用作一家人劳累过后休闲小憩、纳凉观景、讲述传承苗族神话和迁徙历史,以及演唱《苗族古歌》、“嘎百福歌”的多功能凉台。
吊脚楼一般以三间四立帖或三间两偏厦为基础,一般分为三层,底层都用作家畜和家禽的栏圈,以及用来搁置农具杂物等东西。中层住人,正中间为堂屋,堂屋两侧的立帖要加柱,楼板加厚;因为这是家庭的主要活动空间,也是宴会宾客笙歌舞蹈的场所。有少数人家在正对大门的板壁上安放有祖宗圣灵的神龛。神圣的家庭祭祖活动就在堂屋进行,一般情况下,左右侧房作为卧室和客房。三楼多用半存放粮食和种子,是一家人的仓库,如果人口多,也装隔出住人的卧室。厨房安置在偏厦里。建筑的空间分割组合,以祖宗圣灵神龛所在的房间为核心,再向外延伸辐射。家庭成员在这样的空间组合下生活,无形中便被祖宗圣灵所在的堂屋的空间引力所凝聚,从而为家庭的团结增强了亲和力。祖先崇拜的苗族传统宗教,在吊脚楼的民居建筑上被充分完美的体现出来了。
这些充满了苗族艺术意象的吊脚木楼,给苗族人民艰辛的生活提供了永恒的生命激情。
作者:饶兴军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