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湘西地区开发总体规划》的通知

来源:本站 作者:原创 编辑:redcloud 2008-10-29 00:00:00
—分享—

各市州、有关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

现将《湘西地区开发总体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OO四年六月二十四日

 

 

 

 

 

湘西地区开发总体规划

 

加快湘西地区开发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推进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为认真组织实施这一战略,促进湘西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制订本规划。

一、加快湘西地区开发的战略意义和基础条件

 湘西地区开发的范围包括湘西自治州、张家界市、怀化市及邵阳市的武冈市、城步苗族自治县、洞口县、绥宁县、隆回县、新宁县和永州市的江华瑶族自治县,共32个县市区,面积7.0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33%。人口1345万人,约占全省总人口的20%。湘西地区是我省主要的欠发达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生态脆弱地区。同时也是承接东西部、联接长江和华南经济区的枢纽区,具有突出的区位特征和重要的战略地位。

(一)战略意义

1、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目前我省总体上已实现小康目标,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2003年全省GDP达到4634亿元。受各种因素制约,湘西地区与全省平均水平有较大差距。一是经济总量小GDP只占全省的12%,人均GDP比全省平均水少2760元。二是发展速度慢,1995年以来,年均增长速度比全省低1个百分点,三是二产业欠发达,二产业占GDP的比重比全省低11个百分点。四是经济效益差,财政收入仅占全省的7%,人均财政收入只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33.5%;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全省低800元。湘西地区发展的滞后,已严重影响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

2、是统筹区域发展的迫切需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目前,湘西地区与全省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相对突出,主要经济指标与全省发达地区的差距不断扩大。 2003年,湘西地区与长株潭地区GDP之比由1996年的1:2.45扩大到1:3.14,每平方公里创造的GDP仅为长株潭地区的1/7。如不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将影响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3、是落实人本理念的迫切需要。坚持以人为本,是实现人类文明与自然演化良性互动的必然要求。湘西地区是我省贫困县和贫困人口最多的地区,32个县市区中有贫困县市区21个,占全省的55.3%;贫困人口60万人,占全省的60%。该地区还是我省少数民族人口聚居区,现有1个民族自治州(辖8县市)、7个民族自治县,占全省少数民族县的100%;少数民族人口达540万人,占全省少数民族人口的96%。同时,该地区地处湘、资、沅、澧四水上游,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态地位。加快湘西地开发,不仅惠及全区千万人口,而且对促进全省经济社会生态持续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基础条件

1、自然资源有优势。湘西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水能理论蕴藏量1100万千瓦,占全省的44%,可开发量700万千瓦,是全国十大水电基地之一;森林覆盖率达63.5%,草场面积200万公顷,竹木、药材、茶叶、水果等经济作物具有很高的开发值;巳探明有一定储量的矿产达50多种,其中锰、铅、锌、汞重晶石等位居全国前列,黄金、铜、磷、大理石、铝土矿、陶土矿居全省首位;拥有厚重的历史文化、神奇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民族风情,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这些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永续开发,成为湘西地区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物质基础。

2、产业发展有基础。依托优势资源,湘西地区形成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在矿产、竹木、食品、药材等方面,拥有一定的加工和制造能力,形成了湘酒鬼、金天铝业、老爹农科、古丈茶叶、正清制药、九天食品、南山奶业等一批优势企业和名牌产品。同时,以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为龙头,以凤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城步南山、新宁崀山等景区为支撑旅游业初具规模,以怀化、邵阳为中心的商贸流通业增势强劲。较好的产业基础,成为提升湘西地区发展的有力支撑。

  3、基础设施有条件。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湘西地区的基础设施大大改善。随着张罗公路的建成通车,以及常张、常吉、邵怀、怀新等高速公路和渝怀铁路、芷江机场的加快建设,湘西地区对外立体大交通网络格局即将形成。随着五强溪水库等重点项目的建设,城市防洪和生产生活用水的保障能力明显增强。随着江垭、蟒塘溪等大型水电站和一批中小水电开发项目的建成,电力供应实现了富余外输。随着怀化、张家界、吉首及县城基础设施组团式的开发建设,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的改善为增强湘西地区发展后劲提供了有效保障。

  4、政策措施有力度。国家和省一直高度重视湘西地区的发展,现行的西部开发、扶贫开发和民族地区政,为湘西地区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特别是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湘西地区开发的决定》及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将为加快湘西地区开发提供强大动力。

二、加快湘西地区开发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重点

(一)指导思想

湘西地区开发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为指导,认真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科学发观的要求,以财政增收和城乡居民收入增加为主要目标,突出产业开发,完善基础设施,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社会事业,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坚持改革创新、科技先导、开放带动,加快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继续把湘西自治州作为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促进整个湘西地区经济、社会、生态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在开发中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1、企业主体原则。遵循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充分发挥企业在湘西地区开发中的主力军作用。

2、比较优势原则。立足本地资源,实施深度开发,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形成具有湘西地区比较优势的产业集群和经济块状。

3、集约开发原则。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推进资源的规模开发、深度开发和综合开发,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开发效益。

4、科技先导原则。紧紧依靠科技进步促进湘西地区开发。加强先进技术的引进、吸收和消化,增强科技研发和创新能力,加快科研成果转化,推进产业升级。

5、激活内力原则。抓住开发机遇,加快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启动内生产力,增强造血功能,形成良性循环。

6、开放带动原则。坚持以开放促开发、以开发促发展,加快资金、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的引进,加强与全省经济发展及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对接与融合。

(二)主要目标

湘西地区开发总体规划分近期目标(2004年一2008年)和远景目标(2009年一2013年)。近期目标主要有:

1、经济增长。GDP年均增长10%,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总量由2003年的560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900亿元左右,人均GDP由2003年的4200元,增加到2008年的6600元。

2、财政增收。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9.5%,由2003年的34 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50亿元左右,大部分县市区财政收入增加3000——5000万元。

3、城乡居民增收。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年增长5%以上,城镇居民收入每年增长8%左右。

在此基础上,再经过5年的努力,到2013年GDP达到1450亿元,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高于前5年的平均增长水平。在产业扩张、经济发展、自身造血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建成一个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生活安定、民族团结、山川秀美的新湘西奠定坚实基础。 

(三)开发重点   

实施湘西地区开发,要以产业发展为重点,以项目建设为支撑。按扶优扶强的原则,第一期重点支持134个左右的产业开发项目和73家左右的骨干企业。  

三、加快湘西地区开发的主要任务

湘西地区开发要立足现有基础,紧紧围绕产业发展这个重点,突出资源转化增效,加强项目建设,做强骨干企业,壮大旅游产业,发展规模农业,完善基础设施,改善生态环境,推进社会事业发展。

(一)      开发重点项目  

根据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需要,紧紧围绕水能、矿产、竹木、食品、中医药和旅游资源,重点开发7大类134个产业项目。这些项目由企业按照市场规律的要求,自主投入建设、经营管理和发展。省政府采取银行贷款贴息、招商扑资和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协调争取银行贷款等服务措施给予支持。各市州、县市区政府及时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力争项目尽快建成投产,产生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水能:坚持流域梯级滚动综合开发的方针,抓好沅水、资水澧水上游的梯级电站建设。在开发水电的同时,实行“以电养航”,提高水运能力。重点抓好托口、竹蒿滩、铜湾、大伏潭;茶淋河等11个大中型水电站项目。到2008年,新增发电装机210万千瓦。  

矿产:坚持保护和开发并重,加快锰、铝、锌、镁、钡、磷等矿产资源的精深加工,增加矿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附加值。优化整合水泥行业,提高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水平和市场竟争力。重点抓好会同钡盐、金石集团金属材料、金天铝业深加工、花垣1.8万吨无汞铅粉和1.8万吨纳米级氧化锌、江口铁矿开发、楚霸特种水泥、辰溪年产23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等21项目。

竹木:大力发展竹木加工业,重点抓好岳阳林纸集团怀化 40万吨木浆、怀化瑞邦高中密度纤维板、城步林纸一体化和绥宁板材、隆回高档卷烟纸等加工及配套项目。同时建立一批原料林、竹基地,延长竹木加工产业链。重点抓好岳阳林纸14万公顷速生丰产原料林、洪江等地35万亩楠竹和绥宁100万亩速生丰产林等9个项目。  

食品: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重点开发猕猴桃、茶叶、柑桔、百合、甘薯、肉类、奶品等,通过深加工带动种植基地发展,使农民直接增收。抓好雪峰片片枯、南山奶业、亿事达果品、新晃肉牛、麻阳冰糖橙等42个项目。   

中药:挖掘民族医药遗产,发展生物医药和民族医药产业。重点抓好本草制药蒿白气雾、正清集团湖南西部药谷、贸源化工五倍子加工、科源生物制药、泰康药业GMP改造等20个项目。同时建立药用植物种植基地,在中药材主产区争取建设中药材交层市场,带动中药材种植,实现农民增收。  

旅游:整合湘西地区特色民族文化和旅游资源。重点支持芷江和平园、里耶战国古城保护与利用、武陵源土家族旅游文化中心、崀山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神州瑶都盘王城等17个项目。

其它:重点支持怀化炭电极、永定太阳能系列产品、三一汽车制造重卡工程、湘维多功能聚乙烯醇差别化纤维工程、蓝柏化工聚氯乙烯、双力电池、江华玄武岩拉丝等14个项目。

 (二)扶持骨干企业   

企业是湘西地区产业开发的主体。要立足现有企业,加改革开放和融资力度,突出产权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调整。按“龙头聚集一批、品牌带动一批、改制激活一批、外资嫁接—批”的思路,做大做强优势企业,大力发展中小企业,积极培育成长性企业。省重点扶持73家左右有资源、有基础、有前景且对当地扩大就业和财政增收具有显著作用的企业加快发展。

做大做强优势企业。优势企业是湘西地区产业开发的主力军。进一步加大改革开放和扶持力度,促进优势企业加快发展。一是扶持对农业发展、农民致富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增强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意识,在市场融资、项目审批、生产基地配套等方面重点支持亚华南山乳业、老爹农科、圣帝酒业、大康牧业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二是扶持产业关联度大、产业链条长的优势企业。按照“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全面推进企业制度改革。通过重组、兼并、股份制改造和上市融资等扶持措施,重点支持金石矿冶、金天铝业、湘窑酒业、黄龙洞旅游集团等企业,扩大规模,提高市场竞争力。

大力发展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是湘西地区的主要企业类型,是吸纳就业的主渠道。着力帮助解决好中小企业目前存在的自结构不合理、管理水平低、融资渠道窄、市场开拓能力弱、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重点扶持以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为支撑的技术密集型小企业,以出口创汇为主的外向型小企业,以为大企业、大集团产品配套的专业型小企业,以从事“小而精、小而尖、小而特、小而优”产品的特色型小企业,以农产品及初级产品加工为主且能增加就业岗位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等5类中小企业。

积极培育成长性企业。对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运行机制活等成长性好的企业,通过嫁接高新技术、引进先进管理、鼓励风险投资等措施进行扶持。重点支持茂源化工、万隆生物、华光生物、辣妹子食品、湘源植物生化等企业。 

(二) 壮大旅游产业

按照可持续发展的方针,统筹开发湘西地区特色旅游资源,形成大旅游、大网络、大产业的发展格局,使旅游业居为湘西地区支柱产业。

培育旅游精品线路。以张家界为龙头,以芷江和平园、里耶战国古城、崀山为重点,加快建设①张家界——吉首———凤凰——洪江古商城——通道——桂林、②张家界——猛洞河——坐龙溪——栖凤湖——吉首——凤凰——贵阳、③张家界——古黔中郡——芷江和平文化园——新晃夜郎国——凤凰古城、④张家界——吉首——洪江古商城——洞口——绥宁(南山)、⑤吉首——里耶——永顺——古丈——小溪——凤滩——(6)长沙——沅陵——张家界——永顺——古丈——吉首——凤凰——洪江——洞口——隆回——长沙、⑦长沙——崀山——南山——龙胜——桂林等7条旅游精品线路,使湘西地区成为全省重要的黄金旅游走廊和国内主要旅游目的地。亽

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以旅游区外道路及区内游览和保护设施为重点,构筑便捷通畅的旅游交通网络,提高可进入性。重点建没旅游景区与交通干线的连接线,力争主要旅游区与公路主干线实现挚级公路连接。旅游景区内连接公路达三级标准。扩建张家界荷花机场,使之可起降747等大型客机。改扩建张家界等火车站,建设一批旅游专用码头。加强旅游城市个性化建设。   

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加快旅游星级宾馆和文化娱乐设施建设,提高旅游接待服务档次和水平。在张家界、怀化、吉首、邵阳市建设一批三星级以上宾馆,同时各建一所品味较高、特色鲜明的文化娱乐场所。加快引进一批国际知名品牌和国内百强旅行社,鼓励省内各级旅行社在湘西地区设立分支机构。

开发旅游特色商品。充分发挥旅游商品对旅游业的拉动作用,加快旅游商品的产业化和本土化。大力开发织锦、蜡染、银饰、民族服装、生态食品、特色石陶工艺制品和特色艺术品等旅游商品,提高旅游购物消费水平。积极扶持张家界军声、秀华、吉首民族五金厂等特色旅游商品生产研制企业发展壮大。

(四)发展规模农业

规模农业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着力改革、完善农村经营管理休制和经营方式,提高农民组织程度和农业生产规模,促进湘西地区农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

扶持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关键在于龙头企业的带动。根据湘西地区优势产业布局,按照扶优扶强的原则,在企业改制、融资信贷、市场服务等方面重点扶持喜阳集团、瑞邦森工、恒隆生物、九天食品等20家左右农业产化龙头企业。

加快建设规模化农业产业基地。重点建设5大产业基地。一是竹木产业基地,突出抓好怀化、邵阳的楠竹工业原料基地建设,二是优质果蔬基地,重点建设新宁脐橙,隆回优质蔬菜,麻阳冰糖橙,湘西自州椪柑、猕猴桃,张家界高山反季蔬菜。三是草食牲畜养殖基地,主要抓好湘西自治州和城步、新晃、桑植等县的草场建设。四是中药材基地,重点是怀化的天麻、邵阳金银花、湘西自治州的黄姜,张家界的杜仲等中药材基地,五是茶叶基地,主要抓好湘西自治州的有机茶、张家界的云雾茶等基地建设。

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村大户。围绕竹木、草食牲畜、中药材、茶叶四大特色产业及其运输、销售、服务等环节,加快组建一批跨区域、跨所有制、涵盖产加销、具有一定规模且运作规范的农技协会、专业合作社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充分发其对农民生产、经营的带动和引导作用。在依法、自愿的基础鼓励和支持以股份合作、租赁、承包等方式加快土地等生产要素向生产能人和种养大户集中,加大政策、投入和技术服务等面的扶持力度,扩大农村经营大户的生产规模,增强带动能力,促进农产品流通和市场开拓。

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按照政府扶持,企业、行业协会,大户共同参与的原则,加快建立和完善良种繁育、农技推广,动物防疫和农产品市场等社会化服务休系建设。在市州、县市建设一批优质水稻、草食牲畜和特色果茶等良种扩繁基地,加快优良品种的推广应用和种苗产业的形成。在配套完善市州、县市区农技推广机构的同时,加强乡镇农技推广站建设,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强化县乡两级动物防疫体系,提高动物免疫密度,建立重大疫病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在椪柑、草食牲畜、竹木等特色农产品主产区,建立一批专业批发市场,促进农产品流通。

  (五)完善基础设施

加快建设通畅的立体交通体系、适用的水利灌溉设施、配套的城镇基础设施、合理的供电网络、发达的通信系统,为湘西地区产业开发创造条件。

交通。重点发展公路交通,关键是完善公路网络。一是打通对外通道。重点抓好常吉、常张、邵怀、怀新等高速公路建设,尽快完成包头至茂名高速公路湖南段的前期工作,争取“十一五”期间开工。二是完善区内网络。建成凤凰至贵州大兴机场公路,改造龙山至张家界、沅陵至张家界、武冈至新宁等旅游公路。尽快开工建设一批区内县城与高速公路的高等级连接公路。三是提高通达深度。加快县通县、县通乡、乡通村等基层公路建设。到2010年,基本完成县通县、县通乡公路硬化工程,力争95%的行政村通公路,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7000公里。同时,扩建张家界荷花机场和芷江支线机场,抓紧张家界火车站等站场建设,搞好沅水、酉水等航道改造和码头配套,完善区内铁路站场建设,形成公路、铁路、航空立体交通网络。

通讯。充分发挥通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作用,以提高通信基础设施水平为目标,以加快本地电话网、光缆传输、数据通信、移动通信等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努力建成以吉首、张家界、怀化、邵阳4市为核心的现代化通信网,特别是要加快移动通信网络建设,扩大网络覆盖率,实现重要交通干线、旅游区城区无缝覆盖。到2008年,新增传输光缆5400公里,程控交换设备43万门、数据通信端口13万个,到2008年固定电话普及率达到13.8%,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17.8%,移动通信网络覆盖率乡镇达到100%,行政村达到48%。

水利。在抓好现有水利设施完善配套的同时,适当新建一批水利骨干工程。一是着力抓好高家坝、金麦等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实施吉首、凤凰等亚行贷款城市防洪项目,提高防洪能力,到2008年,市州所在城市防洪能力达到50年一遇标准,县市区所在城镇达到20年一遇标准。二是加快黄石洞、庄塔、澄湖等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武水、酉水等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农田抗旱能力,到2008年,完成中型和大多数小I险水库除险加固。三是因地制宜建设一批以蓄为主、蓄引提相结合的小、微型水利设施,满足城乡生产和生活用水需要,基本决农村饮水困难问题。

电力。按照充分利用优势资源、调整优化水火电结构的思路,积极抓好托口、铜湾、竹篙滩等一批大中型水电项目。同时,在条件较好的地方布局建设火电厂和风力发电站,抓好怀化电厂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建设。加强电网建设,重点建设三板溪——怀化——邵阳——民丰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加强西部电网与湘中电网的联接,形成以500千伏电网为中心、220千伏电网为骨干、110千伏及以下电网为配套、覆盖全区的统一电网增强湘西地区电网的吞吐能力和供电可靠性。  

 城建。适应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要求,按照城市发展规划,抓好城市基础施建设。—是抓好中心城市建设。突出抓好市州中心城市城区道路、供水供电、垃圾废水处理等基础和公益设施建设,提高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二是加快县城扩容提质。逐步配套完善与人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公益设施,推动农村城镇化和县域经济快速发展。三是建设一批小城镇。在交通方便、区位优势明显的商品集散地,加快商贸流通和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民务工经商创造条件,吸引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到2008年,城镇化水平提高到32%以上。城市供水、燃气普及率和污水、垃圾处理率分别达到85%、62%和45%、40%。张家界、吉首、怀化建成省级园林城市。

 (六)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在强化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同时,加大生态治理和建设力度,重点抓好4大工程建设,促进区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到2008年,森林覆盖率达到65.2%,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30万公顷,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45%。   

生态建设工程。一是建设罗依溪等21个自然保护区和27个保护小区,到2008年,湘西地区自然保护区数量达到171个(包括保护小区),面积55万公顷,建成黄桑、鹰嘴界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二是通过实施长江防护林等工程,加强交通沿线、江河源头沿岸和水库山塘周围等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建设。三是建设以铁路和公路主干线为重点的绿色通道,到2008年完成780公里道路绿化任务。四是在巩固现有退耕还林成果的基础上,力争到2008年,新增退耕还林工程造林面积137万亩。五是加强对生态公益林的管护,争取将已经界定的2070万亩国家级生态公益林全部纳入国家财政补助范围。

农村能源工程。一是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在实行国家和各级政府补助的同时,引导社会、企业和农民投入沼气建设。到2008年,力争湘西地区新建沼气池46万座,普及率达到30%左右。二是积极推进生态家园建设。把沼气建设与改厨、改厕、改圈等结合起来,统一规划,综合建设。同时,加强沼气技术与种植、养殖等适用技术的有机结合,形成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种养发展模式。三是加强农村节能工程建设和新能源开发。全面普及节柴、节煤灶具和技术,积极发展太阳能、风能等其它新型能源。四是加快农村小水电建设,积极发展以电代燃,争取国家安排试点,尽早启动。

生态移民工程。充分利用扶贫开发、退耕还林和自然保护区等项目建设的契机,把生活在自然条件恶劣、自然灾害频繁村寨的贫困人口和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内人口,逐步搬迁到城镇和生产生活条件较好的地方,实现异地脱贫。同时,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对贫困地区劳动力的就业培训,做好劳务输出的组织和服务工作,促进外出务工和就业,提高贫困人口主动性迁移能力。到2008年,力争有5万左右的贫困人口和生活在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内的居民实现整体或分散迁移。

环境保护工程。一是抓好城市空气质量改善工程。加快

“以气代煤”和“以电代煤”步伐,改善城市能源结构,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小型企业,逐步外迁城区工业,提高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到2008年,使张家界市、怀化市、吉首市的城区空气质量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二是抓好水环境质量控制工程。开展以巫水、花垣河、兄弟河、万溶江为重点的小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加快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加强以采选业为代表的工业企业废水治理,对不能治理达标或治理达标但无力承担治理费的企业,坚决执行关、停、并、转。三是抓好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工程。加快开展矿区损毁土地复垦、恢复利用和绿化,以及矿区废水、废物的综合治理。

(七)推进社会事业发展   

科技。构建和完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围绕矿产、水电、生物医药、特色农产品深加工等技术领域,以高校、科研机构为主体,建立2个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以企业为主体,建立5个省级、40个市级技术开发中心。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到2008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由目前的68亿元增加到180亿元。着力培育科技型龙头企业和中小企业,到2008年,4年产值过10亿元的龙头企业达到2家以上,过亿元的5家以上,过5000万元的30家以上,民营科技企业数量由目前的173家增加到230家左右。加强科技人才开发,到2008年,培养和引进100名高新技术经营管理人才和1000名技术骨干。

 教育。一是抓好中小学危房改造。结合实施“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国家第二期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用3年左右的时间,全面帮助改造中小学现有D级危房。二是大力发展寄宿制学校。结合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力争5年内在每个乡镇改造或新建一所寄宿制小学和一所寄宿制初中。三是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每个县市区办好一所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到湘西地区创办职业教育。四是支持发展高等教育。加快吉首大学、怀化学院的建设和发展,使之成为湘西地区高层次创新性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到2008年,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初中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在到100%,农村青壮年非文盲率达到95%以上。

文化。实施文化基础设施工程,重点建设末达标的22个县级文化馆、图书馆,在每个乡镇新建或改造一个建筑面积200平方米左右的文化活动中心。加强文物的保护和维修,重点搞好里耶秦简遗址、凤凰古城、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等文物的管理和保护。大力弘扬民族文化,结合旅游开发,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健康的文化活动。大力发展广播电视事业,到2008年,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90%。同时,加快图书销售网点建设。

卫生。抓好乡镇卫生院危房改造和配套建设,改扩建一批县市区综合医院、中医院和妇幼保健机构。加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逐步建立贫困家庭和特困病人的医疗救助制度,到2008年,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60%以上。加强卫生监督机构建设。建立健全市州、县市区、乡镇公共卫生信息网络。抓好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治理,提高农村自来水和无害化厕所普及率。提高卫生队伍的整体素质,抓好公共卫生人才、医疗技术骨干和卫生管理人才的培养。

劳动保障。加强劳动力技能培训基地建设,建设一批县级培训基地,每个市州选择1--2个有一定规模、管理规范、质量较好的培训机构进行重点扶持,形成品牌。5年内职业技能教育培训机构从目前的155个达到247个,年培训能力从18万人增加到22.5万人。以市场为导向广泛开展订单式、挂钩式培训,同时把培训和职业介绍、农村扶贫结合起来。安排专门计划对农村贫困人口和城镇下岗职工、低保人员实行免费培训,力争每个农村贫困户有1人以上参加培训.并实现劳动力转移。加强劳动力市场及信息网络建设,实现省、市州、县市区、城市街道、社区联网,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到2008年,新增就业岗位60万个,输出农村剩余劳动力350万人,下岗职工再就业3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四、加快湘西地区开发的主要政策和措施

(一)加快观念更新

坚持从实际出发,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用全新的观念、开放的思路、改革的办法,切实做好湘西地区开发各项工作。各级政府要主动为企业做好引导、服务、协调等工作,充分发挥企业主力军的作用。湘西地区开发要以产业开发为重点,通过产业发展,使湘西地区走上经济增长、财政增收、农民增收的良性循环轨道。牢固树立激活内力观念。充分利用现有基础条件,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强化内部管理,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和市场竞争力。

加快制度创新,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服务意识,消除行政垄断、地区封锁,加强依法行政。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审批程序、减少审批事项、下放审批权限、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强化体制创新,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企业营运体系,推进规范的公司制建设。深化财税体制改革,逐步建立起公共财政的基本框架。加强银行和企业间的协作,构建新型银企关系。

 (二)加大政策支持

在继续执行国家有关西部地区开发和扶持民族地区发展等优惠政策的同时,加快建立多元化的政策支持体系和投融资体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一是设立湘西地区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由省财政新增专项资金、各部门专项切块资金和扶贫资金构成,主要用于产业项目贷款贴息,并对部分高科技及带动性强、效益好的重点项目提供引导资金。

二是加大财政转移支付。提高建设性资金及国债专项资金用于湘西地区的比例。省财政在转移支付补助时除按一般性因素计算外,还要将少数民族自治县、国家及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等做为特殊因素予以考虑,使湘西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逐年有所增加,同时。积极争取中央加大对我省民族地区转移支付补助力度。

三是实行税优惠政策。对湘西地区新增税收实行省与市州、县、县市区分享,重点向县市区倾斜的政策。认真落实湘西自治县州在西部开发和民族区域自治以及开发区、外商投资等方面的有关税收优惠政策。

四是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各类商业银行和农发行、开行等政策性银行要逐年增加对湘西地区的投入。加快国债配套贷款项目的评估审贷,根据建设进度保证贷款及时到位。探索开展以农村电网、公路、城市基础设施、水电开发等收益或收费权为质押的贷款担保业务。稳步推进农村信用改革,对具备条件的县市区联社,可推行一级法人管理;积极创造条件,组建农村合作银行。进一步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提高覆盖面,增加贷款额度。

五是扩大证券融资规模。支持湘西地区的优势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等进行规范的股份制改造,培育上市公司后备资源,力争5年内,每个市州有1—2家企业通过国内主板市场、中小企业板市场或境外资本市场上市。鼓励已上市公司在湘西地区进行购并重组。优先安排符合发债条件的企业发行企业债券。

六是支持建设用地政策。对湘西地区产业建设项目用地,在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耕地保护制度的前提下,给予重点保证,对能源、交通、水利、城镇基础设施、教育、卫生等项目用地优先安排。对这两类建设用地,在湘西地区内用地指标不够时,由省负责调剂解决,对湘西地区外企到湘西地区投资建设所需用地,允许农户以承包地入股进厂,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方式,保护失地农民利益。

七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放宽外资进入领域,降低进入门槛。扩大外贸经营自主权,鼓励发展优势产品出口、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放宽人员出入境限制。对经济发展急需的原材料和技术设备,在进口配额和管理上给予适当照顾,对有出口优势的产品给予出口配额支持。

(三)加强人才智力开发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进一步完善干部培训、挂职锻炼、跟班学习等办法,切实加强党政干部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对在湘西地区基层工作表现好、业绩突出、达到一定工作年限县乡主要领导干部提高待遇,鼓励优秀党政干部扎根湘西地区基层工作。创新人才交流使用机制,加大干部交流力度,坚持每年从省直单位和省内相对发达地区选派一批优秀干部到湘西地区—州、县市区担任领导职务,从湘西地区选派一批年轻干部到省直单位和发达地区跟班学习。适应湘西地区扶持骨干企业和发展规模农业的需要,大力培养专业技术、经营管理和农村实用人才。

加快人才引进步伐。大力引进湘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急需人  才,特别是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建立和完善人才柔性流动机制,对自愿到湘西地区参加开发建设的各类人才,实行“户口不迁、身份保留、来去自由”的政策,在工资待遇、住房条件和社会保险等方面予以优惠;对省内外来湘西地区投资经营的私营业主、个体工商户,凡在湘西地区有合法的固定居所、稳定职业或生活来源的,可办理所在城镇的常住户口,妥善解决其子女就学、入托等问题。对承担湘西地区开发重大任务、重大建设项目和重要研究课题的国内外专门人才,实行岗位津贴制度。探索建立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提高湘西地区各类人才待遇。创新人才工作机制。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在完善人才培养、选拔、使用机制的同时,建立健全人才资源市场化配置机制,支持湘西地区建立和培育人才市场,通过规范化的市场运作,引进紧缺人才,盘活现有人才,培养后备人才。建立人才智力对口支援合作关系,从省直有关部门、省内较发达地区。有计划地选派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到湘西地区县乡基层对口支医、支教、支农、支企等,建立和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

(四)加强产业布局引导

湘西地区开发中的产业发展要在突出特色的同时,逐步‘特色+块状’的发展格局。一是根据资源分布、产业基础和区位条件,制定产业发展区域布局规划,促使产业向优势聚集,企业向优势区域集中。二是在清理整顿开发区的基础上根据集约利用土地的原则,进一步抓好开发区的规划布局,逐步实现湘西地区每个县市区建设一个工业园区的目标,构筑产业发展平台,推进产业聚集和企业集群,形成以开发区为载体的块状产业。三是合理配置生产要素,着力培植一批产业带动力强、关联度大的强势企业,形成以强势企业为核心,中小企业相配套的生产发展格局,实现企业集群式发展和产业块状式布局。

(五)加强组织领导

省政府成立湘西地区开发工作领导小组,由省领导任组长,省直有关部门和有关市州政府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省发改委,负责湘西地区开发工作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湘西地区各市州和县市区要相应成立工作机构,配备工作人员。湘西地区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及湘西地区有关市州的工作机构要及时研究协调解决开发中的问题,建立目标责任制,加强督促检查定期进行考核,努力实现规划的各项目标和任务。

 附件:1、湘西地区开发产业建设规划项目表(134项)

 2、湘西地区开发重点企业基本情况表、(73家)


来源:本站

作者:原创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城步新闻网首页